杨炯珍在实验室检验药品
点“草”成金 荒山变成聚宝盆
如今,上国村村道边已经建起鳞次栉比的乡村别墅。与二十多年前家家户户住的土墙屋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能够单纯吃一餐白米饭、一锅白米粥就是过节咯!大米贵啊没办法,家里都是拿一点点米跟菜根啊草药叶子啊一起熬……”当年穷得叮当响的生活,不少年长的村民仍然记忆犹新。
上国村富起来的过程,村民杨炯珍既是见证者又是亲历者。
1990从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杨炯珍先后前往北海、钦州一带的药厂工作。
“莫老师带领大家伙在村里开了个药厂,回家来干事业吧!”家人的一句话,使杨炯珍的人生发生转折——成为加入家乡药厂的第一批药学人员,并与上国村的蜕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杨炯珍家人口中的莫老师名叫莫兆钦,是一名小学教师,出身中医世家。改革开放后,莫兆钦丢掉“铁饭碗”,带领4位村民自筹资金在上国村办起第一家罗汉果制品厂,挣得了第一桶金。
上国村虽然是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边远村屯,但是背靠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中草药资源丰富。
头痛脑热就去弄点薄荷,喉咙痛就弄点雷公根……如何用出门就能采到的中草药治疗常见病,正是上国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药方。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在报纸上读到我国一些地区性病蔓延的消息,莫兆钦灵机一动:大容山到处都是岗松、黄柏、大叶桉等草木,何不将其变成药品?
要把“草药”变成“药品”,把资源变成产品,必须依靠现代科技。于是,莫兆钦筛选祖传偏方,与合伙经商的同村兄弟们筹集新药开发资金。他多次与南宁、广州的顶尖医药机构、专家合作,研发新药,并做药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试验。
随着前后历时两年、耗资26万元的新药终于通过省级鉴定,成功问世,广西源安堂制药厂也于1992年在上国村正式成立。
广西源安堂制药厂的头一年,实现产值650万,第二年2600万,此后更是呈几何级数般上升。仅到2003年,他们的产值就已达到了15亿元,上交税金1500万元,企业人均交税3万元。药厂仅每年收购的中草药就达数千万元,曾经一穷二白的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算一算还真有点惊讶,当初这一回来,现在都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26年间,杨炯珍从初入社会,还略显稚嫩的大学生,一步步地成长为了药厂的质量检验员、技术科科长、研发部部长,直至生产副总监。
杨炯珍对于肉桂破壁粉、肉桂蜜饯、感冒散、肠胃散等一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虽然留在村里,可是我把所学所长都用上了,不比其他同学差。拿我们的实验室来说吧,就是我一手搭建起来的,特别有感情。而其他村民也都把药厂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我们的心特别齐。”杨炯珍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