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州音乐剧市场的“大年”。在广州大剧院,今年将有《泽西男孩》、《魔法坏女巫》、《修女也疯狂》等6部音乐剧上演;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也将有《音乐之声》等音乐剧陆续上演。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8年初,就有十多台音乐剧将在广州上演,引进原版、中文版和原创剧都有。
即将于6月开演的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票房已经达到1000万,同样于6月开演的《音乐之声》中文版的票房势头也较猛,而将于12月上演的《泽西男孩》已于去年就开始售票……但是,业内人士表示,还不能说音乐剧的市场繁荣期和收获期就此到来了。
广州大剧院:
今年6部音乐剧风格多样
自《剧院魅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接连上演之后,广州观众对音乐剧的热爱空前高涨,2017年广州大剧院将一口气迎来6部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剧作品,数量可以说创剧院建院以来之最。《泽西男孩》、《魔法坏女巫》、《变身怪医》、《芝加哥》、《谋杀歌谣》、《修女也疯狂》等多部获奖歌剧的轮番上演,将让广州观众看到风格更多元的音乐剧。
将于6月18日至27日率先上演的《魔法坏女巫》以奇幻的场景、华丽的服装、多首经典金曲讲述了友情和自我价值的感人故事,据主办方透露,该剧总票房2000万,目前已经售出了1000万。
将于12月上演的《泽西男孩》是近十年来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都很受关注的一部音乐剧。这部有纪录片特色的音乐剧,讲述了上世纪中期,新泽西摇滚乐团“四季乐队”(The Four Seasons)从乐队建成、到达事业巅峰以及最后解散分离的真实故事。作为一部《妈妈咪呀!》似的点唱机式音乐剧,该剧音乐尤为出色,《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Big Girls Don't Cry》、《Sherry》等歌曲广为传唱。
此外,《修女也疯狂》由同名电影改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电影版主角乌比·戈德堡担纲制作人,而《变身怪医》《芝加哥》《谋杀歌谣》的中文版也将陆续上演。
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
《音乐之声》《我,堂吉诃德》陆续有来
继百老汇原版音乐剧《人鬼情未了》于2月热演8场之后,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今年还有多台音乐剧上演。
《音乐之声》这个关于爱与音乐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2016年,由七幕人生独家引进并制作的《音乐之声》中文版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不到一年时间,已走遍全国36个城市,演出107场。
《音乐之声》中文版将于2017年暑期全面升级,邀请知名美国舞美设计师为《音乐之声》打造全新设计的舞台布景,同时灯光和音响也将更加丰富立体。据悉,6月23日至7月9日,《音乐之声》将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上演15场。
另外,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也计划于12月莅穗。
业内观察
表面虽热闹,音乐剧市场仍处导入期
近年来,音乐剧成为文化市场消费、资本等各方共同关注的演艺品类,仅2017年度至2018年初,在广州舞台就有近十几台音乐剧演出,这确实说明音乐剧是市场的聚焦点,也是演艺市场的主力之一。
但是,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总经理王炜认为,并不能因此就说音乐剧的市场繁荣期和收获期到来了,“现在还处于导入期,连培育期还不能算上,这个路还挺漫长。根据投入与产出比来衡量,目前在市场上能产生利润不亏本的音乐剧可能也就是两只手掌的数量。什么时候我们的音乐剧能有个良性的市场生存与发展状况呢?那就是我们的原创力量和作品有一定的市场能力、我们的学校毕业出来的音乐剧表演者有比较好的综合能力,我们形成了有自己的规律的音乐剧样式,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走出中国的音乐剧之路。”
《魔法坏女巫》的主办方聚橙网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剧从现在来看是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料,目前总体票房到了1000万左右,在广州同类型项目上来说算是不错的表现。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占演出市场比例高达80%,而在广州,音乐剧仅仅是起步状态,市场潜力巨大。”
纯民营企业主办百老汇原版音乐剧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是聚橙网表示,“从大环境来看,我们对于国内市场是有信心的,对于广州音乐剧市场也非常看好。我们公司现在成立了音乐剧事业部,目标每年有2部左右的百老汇音乐剧引进我国。”
头评
音乐剧的春天
据说,多年前,有一部音乐剧来广州,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出场地,最后居然是在开放的体育馆演出的。
单单从剧场建设这一点来说,广州大剧院成立7年来,确实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观剧平台,为华南地区的音乐剧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开业一年多的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也在力图将音乐剧演出打造成自己的第一特色品种。
2011年,中文版《妈妈咪呀》是在广州大剧院上演的首部音乐剧;2013年,首次引进百老汇原版音乐剧《亚当斯一家》。而中文版《猫》、中文版《寻找初恋》《番茄不简单》也相继引发观演热潮。市场在持续培育了几年后,2015年成为音乐剧的丰收年,1月百老汇原版《音乐之声》唱响,9 月韦伯原版《剧院魅影》40 场场场爆满,全城追剧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在 2016 年一鼓作气上演了三部风格和内容大不相同的音乐剧——百老汇的《窈窕淑女》、梦工厂的《怪物史瑞克》和法国原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音乐剧,既有口碑,又有票房。
而不少观众,也慢慢从一般观众变成了资深专业粉丝。2015的《剧院魅影》开票时观众通宵排队购票的盛况让人难忘,而几天前《魔法坏女巫》第三轮开票,也出现了观众大清早排队购票的轰动效应。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行业也很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比如广州大剧院管理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对于音乐剧,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做中文版)、再创造(做原创)的三步走策略,通过引进创造需求。
所以,今年是音乐剧的“大年”,并非一个偶发的事件。剧场的建设,观众的培育,人才的培养,缺一不可。虽然音乐剧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至少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张素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