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60岁喜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将奏响敦煌遗音

作者:孙丽萍 来源:新华社
2017-04-17 09:40:00
分享

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 题:作曲家谭盾:六十岁喜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即将奏响敦煌遗音

新华社记者孙丽萍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著名作曲家谭盾日前再获殊荣。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日前决定将其终身成就奖——“金狮奖”授予跨界创作的谭盾,表彰其音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给世界文化艺术带来创新。

获悉得奖时分,谭盾正在上海,忙碌筹备即将在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首演的新作——发掘自敦煌手稿中的“千年遗音”。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回顾自己多年来行走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经验。

“谁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如果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或与之发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把心灵的钥匙,把观众的心门打开。作为一个做音乐的手艺人,我怎么去打造这把钥匙?”谭盾向自己提问。

“近几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锁匠,每天苦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想着要用它打磨出一把怎样精彩绝伦的钥匙,好去打开人类的心门,打开世界各种不同的灿烂文化之间尚未完全敞开的大门。”谭盾对记者感言。

其实,获奖,包括获国际大奖,对于今年8月即将迎来“花甲之年”的谭盾而言,并非稀罕事。从湖南湘西乡村走出的谭盾,此前已经凭借与李安合作的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手握奥斯卡小金人与格莱美唱片奖。

但此次威尼斯双年展将大奖送给谭盾却颇为“跨界”。上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谭盾获邀为中国馆的开幕创作了行为艺术《声音河流》与影像音乐装置艺术《活在未来》。他用150位来自全球的小提琴手沿着威尼斯大运河顺流而下、且行且奏乐,让音乐沿着水流形成了一道“声音河流”,一时成为艺术展焦点。在另一个作品中,谭盾又以来自湖南、濒临失传的古老“女书”与现代音乐互动,向各国观众阐释“如何让你的每一天都活在未来”。

这些让人惊叹的创意,是如何萌发于六十岁的谭盾脑中?谭盾直言,灵感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来自十年如一日的文化考古。“除了音乐家的身份,我会像一个人类学家、一个考古工作者一样,去追寻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最精彩、最具精神和灵魂价值的部分。其实,每一天我都在苦苦思索,怎样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互动和连接。”

早年间,谭盾以自己出生之地湖南的楚文化为灵感,创作了水乐、纸乐,令西方作曲家惊艳。近年来,他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委约创作歌剧《秦始皇》,在全球巡演歌剧《马可波罗》《茶》,视野越来越开阔,而主题也渐渐对准传统文化的宏大脉搏。

一个月前,谭盾为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秦汉文明》特展创作了一部《色彩交响乐:陶俑》。他经过考证,发现当年的兵马俑并非灰扑扑的,而是有着白色、红色、紫色等多种色彩,于是他决定用音乐去“复活”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帝国之梦,演出大获成功。

“可以说,占据当今世界主流的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是从人类的骨头、血液、记忆、思想之中,去产生颠覆性的思考、想象力、价值。因此,眼下所有创新都是从传统深处诞生。而这正是拥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的优势。”谭盾认为,中国艺术家的“美妙时刻”才刚刚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这不是陈词滥调”。谭盾告诉记者,两年前在大英图书馆,他发现了从敦煌流失的10世纪《心经》全谱,共有大约1500件手稿,其中记录着失散千年的敦煌遗音。

谭盾心目中的“敦煌遗音”,将在今年五月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奏响。谭盾说,敦煌壁画里绘有四五千件乐器,他在世界各地拜访乐器制造者,尝试着“复原”一些敦煌古乐器。这次首演音乐会中,他将让国人听到敦煌反弹琵琶、唐代压脚鼓、敦煌五弦琵琶、敦煌古代奚琴这四种乐器。

这些乐音穿越千年,自中国历史深处而来,在谭盾心目中恰如“两分钟的音乐、复活了两千年的故事”。

谭盾说,他的下一个梦想,是复原12件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成立一支敦煌乐团,用音乐去讲述一个“没有任何人能讲述的中国故事”。那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彩故事。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