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海:让滨海湿地恢复自然魅力
在北海市蜿蜒的海岸线上,有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生长着一片长达7公里的红树林带。当涨潮时,红树林像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顽强地挺立在海滩上,抗击着一拨又一拨海浪的冲击,护卫着树下古老的湿地;当潮水退去,滩涂裸露,鱼虾贝蟹浮现时,红树林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为脆弱的生命遮挡烈日。
广西红树林资源丰富,面积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然而,以前一些人无视国家法规,急功近利,在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围海造地,围海养殖,开发房产,肆意毁林。为了保护珍贵的红树林和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广西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2011年成立。公园总面积2009.8公顷,有湿地面积1827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200多公顷。林区内活跃着大型底栖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2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如小天鹅、红隼、雀鹰等野生动物17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如牛背鹭等野生动物14种。
公园成立之前,北海的湿地管理处于粗放状态。人们重发展轻保护,在湿地的近海或围海养鱼养虾,或放养鸭群,致使除金海湾外的红树林不断死亡,湿地面积人为缩小。湿地公园成立后,工作人员立即着手清理建在滩涂和浅海的养殖场。拆除养殖场意味着断人财路,工作异常艰难。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前往渔村和各养殖场,一户一户去做工作,终于拆除了所有的养殖场。
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是拆除养殖场后的当务之急。红树林生长十分缓慢,自然修复需要漫长的过程。为了尽快恢复湿地的植被面积,公园的科技人员开展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几年来,在滩涂上人工种植红树林300多亩,已逐步成林。
防治病虫害也是一件大事。团水虱是红树林最大的天敌,它是钻孔生物,以滤食悬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为主。为了觅食和寻求蔽护,它们会钻进红树林气生根内部,钻空树根和树茎,导致大面积的树木枯死。公园的科技人员经常进入红树林查看,一发现有团水虱害虫就及时灭杀。还在红树林里安装太阳能灯具,夜间用灯光诱杀其它害虫。
湿地公园里,经常有外来物种漂洋过海入侵,对本地植物造成严重危害。互花米草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草本植物,原生长在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其种子随洋流漂泊四处扩散。互花米草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一粒种子落地后很快会繁衍成一片草地,很难根除,对红树林危害极大。湿地公园先后有两处被互花米草入侵,繁衍很快。公园发现后,立即采取措施,组织人力深挖其根,对互花米草生长过的土壤先用灰色保水布遮盖,再在保水布上加盖黑色塑料布,使其彻底失去繁殖生存的条件。
通过一系列得力措施,之前被毁坏的红树林已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原文编辑:韦继川 作者:记者陈静 通讯员刘新华)
推荐